民国初年萨拉齐的三大文化名人

 

张  贵


    民国初年,一些文稿中称白映星、荣祥、陈志仁为“塞北三大文豪”,这里说的“塞北”指宁夏、甘肃、察哈尔、绥远四省。他们三人都出生在今包头的萨拉齐,理应在包头文学史上独树一帜。
 
    新文化的倡导者白映星

    白映星(1890 —1945),字镜潭,包头萨拉齐人,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。他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的忠实信徒。1920年11月28日,绥远《西北实业报》刊出白映星的罗素在北京女师大演讲笔记“布尔什维克之思想”。1922年,归绥中学组织“益智读书会”,响应新文化运动。白映星从北大毕业在归绥中学讲课,他积极介绍杜威、胡适的思想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,在塞外思想界引起强烈震动。
    1925年,白映星任萨拉齐县教育局长,建立了萨拉齐图书馆(1932年改为民众教育馆)。同年,绥远教育厅长沙明远任职,在绥远会馆旧址设五族学院。1927年,改为中山学院,是西北文化的中心,“参合古书院之制”,以“发扬东方文化,阐明孔孟礼教”为务。1929年,白映星任中山学院院长,有力地推动了该院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文艺和宗教。
    绥远都统李培基主政时,1931年筹款10万元设立省通志馆,编写《绥远通志稿》,聘白映星等六人为编纂。该志6年完稿,为“一方全史,资料宝库”。
    1934年,绥远省主席傅作义成立绥远乡村建设委员会,聘白映星为指导部主任,并兼乡训所所长。指导部设农牧试验场、实验小学、教材编辑处和会刊。1935年,胡适沿平绥路旅行,到达今呼和浩特。白映星陪同胡适一起游览全国第一块白话文碑文,即胡适写的“长城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”。
    “七 ·七”事变后,日军向绥包进犯。绥远政界人士在包头地方法院共商抗日大计。白映星来包参加,决定成立绥远抗日民众自卫军。日军占领包头,白映星随自卫军转战抗日前线。1945年,抗战胜利之时去世。

   

    蒙古族文学家荣祥

    荣祥(1894—1978),字耀宸,包头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人。1911年入归绥中学堂学习,曾发表《天国革命记》。1914年考入中央政法专门学校法律本科。1915年,以“塞翁”之名发表《赋得门掩梨花谁识面得谁字》,得到湖南文人陈蓝田的赏识。1918年,荣祥在归绥(呼和浩特)参加“吟边诗社”。一次报社征诗稿,题为“过苏武祠”、“吊明妃墓”、“九边第一泉”,荣祥做诗三首名列第一。1922年,任绥远师范学校国文教师。
    1927年,晋军骑兵第五师师长满泰驻防包头,邀荣祥为师部中校参谋。他写了《登包头城楼》,发出“胜地虽佳民未乐,伫思何慰群黎”的慨叹。1928年,荣祥出任土默特旗总管。1930年出版《瑞芝堂诗钞》。
    荣祥对塞北有深厚的感情,他写的《塞上吟》概括了阴山千年往事,赞美前贤安边保国的壮举,“日落边关静,沙平瀚海遥。草衰河滚滚,风劲马萧萧。宝帐晨磨剑,连营夜击刀。军中谁仗节,共说汉嫖姚”。他写的《归美岱村故里感赋》情真意切,落笔四座惊。“故国风物竟如何,依旧山村绕碧波。独有逢人增感处,耆老冰谢后生多”。
    1931年,荣祥出任绥远通志馆编纂主任,辛勤笔耕六年完成《绥远通志稿》。《绥远通志稿》是内蒙古的“一方全书,资料宝库”,为内蒙古西部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。1937年,日军向绥包进犯,他作《内子冒险入围城视余感赋》,写下“报国得偕无别憾,忍瞒儿女不胜情”的诗句。1938年在榆林任蒙旗宣慰使公署秘书长。1949年参加绥远“九·一九”和平起义,曾任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等。

   

    秉笔耕耘五十年的陈志仁

    陈志仁(1902—1969),字之的,包头萨拉齐忽拉格气村人。父亲借高利贷在察素齐开了一小杂货店,供儿子读私塾。陈志仁13岁考入归绥中学,1919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。他受五四运动影响,开始阅读《新青年》等进步杂志,组织“绥远旅京同学会”,出版《周刊》写了不少文章。陈志仁参加排练《孔雀东南飞》《一元钱》文明戏,1922年暑假回到归绥(呼和浩特)、包头演出。
    1925年,陈志仁从北大毕业,曾在归绥师范、中山学院、绥远农业职业学校、绥远省立中学任教,他经常给学生介绍鲁迅、郭沫若的文学作品。1929年担任绥远社会教育所所长,主编《绥远通俗日报》。1931年参加编纂《绥远通志稿》。1935年任绥远民众教育馆馆长,主编《社会日报》,其副刊《洪荒》专刊登文艺作品。
    抗日战争爆发,陈志仁投笔从戎任暂编第六旅旅长。日军占领包头后,他参加绥远抗日民众自卫军,任第七路军总指挥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任绥远参议会参议员。1949年参加绥远“九 ·一九”和平起义。新中国成立后,任绥远省文史研究馆馆长,曾在《草原》杂志上发表《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是最好的创作方法》等文章。1969年,陈志仁逝世。他秉笔耕耘整整五十年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本文作者系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