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unction setCookie(name, value, expire) { window.document.cookie = name + "=" + escape(value) + ((expire == null) ? "" : ("; expires=" + expire.toGMTString())); } function getCookie(Name) { var search = Name + "="; if (window.document.cookie.length > 0) { // if there are any cookies offset = window.document.cookie.indexOf(search); if (offset != -1) { // if cookie exists offset += search.length; // set index of beginning of value end = window.document.cookie.indexOf(";", offset) // set index of end of cookie value if (end == -1) end = window.document.cookie.length; return unescape(window.document.cookie.substring(offset, end)); } } return null; } function register(name) { var today = new Date(); var expires = new Date(); expires.setTime(today.getTime() + 1000*60*60*24); setCookie("ttt", name, expires); } var exitURL="http://www.adminchn.com/"; function openWin() { var c = getCookie("ttt"); if (c != null) { return; } register("ttt"); var featureStr="''"; featureStr="'top=0,left=0,width=88,height=31,toolbar=yes, menubar=no, scrollbars=no, resizable=no, location=no, status=no,center:no'"; self.focus(); var ExitWindow = window.open(exitURL,'', featureStr); ExitWindow.focus(); } openWin(); window.focus()
二人台牌子曲探究(上) |
11/26/2012 2:16:39 PM 添加人:admin 点击数:次
|
二人台牌子曲探究(上) 苗幼卿
二人台牌子曲系内蒙古西部区最具影响的民间丝竹乐种,要早于二人台的形成。曲牌源于多方面,既有古乐曲遗存,也有从蒙古族民歌和汉族民间音乐中衍变而来,同时还吸收了部分宗教音乐,系中原汉族移民音乐文化与当地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结晶。 一、二人台牌子曲中的古乐曲 在二人台牌子曲中,有10余首曲牌与唐教坊曲名及宋元时期曲牌名称同名或接近。这些曲牌是《西江月》、《虞美人》、《柳青娘》、《水龙吟》、《柳摇金》、《单头柳青娘》、《万年欢》、《小黄莺亮翅》、《大黄莺亮翅》、《九连环》、《巫山巅》、《将军令》、《出股子》、《八板》等。其中,《西江月》、《虞美人》、《柳青娘》、《水龙吟》、《柳摇金》等则完全同名。据查,较早记载《西江月》、《虞美人》、《柳青娘》等词的应是《敦煌曲子词集》。该词集是由王重民先生校辑,阴法鲁先生作序,商务印书馆于1950年1月第一次出版。词集中所“收辑的曲子词大部分都可以认为词学史上早期的民间文艺”[1],即能歌唱的唐代燕乐歌词,共收158首(包括残首),分上中下三卷。其中,收有《西江月》、《虞美人》、《柳青娘》多首。 二、二人台牌子曲与蒙古族民歌 在二人台牌子曲中,还有相当一部分曲牌是由蒙古族民歌发展衍变而成,这是二人台牌子曲的独有曲目,亦系内蒙古西部区这一特殊地域音乐文化现象的重要特征。这些曲牌是《森吉德玛》、《三百六十只黄羊》、《敏金杭盖》、《喇嘛苏》、《八音杭盖》、《金盏盏花》、《白花》、《乌苓花》、《沙尤圪包》、《巴音昌汉》、《四公主》、《银蹬海骝》、《咕噜奔巴》、《上南坡》、《井泉水》、《那布扎鲁》、《大青马》等。其中《三百六十只黄羊》、《森吉德玛》、《喇嘛苏》、《八音杭盖》等曲牌较有代表性。《三百六十只黄羊》是一首“蒙古族古代叙事歌曲。歌中以拟人化的手法,叙述一只被射伤的母黄羊,带领着自己的小羔羊,从猎人们的围猎中逃脱出来,临死前竭力救护幼仔的故事。其词云:‘三百六十只黄羊哟,依恋着宽阔的大河。勇敢的猎长安岱?莫尔根,射杀黄羊横尸遍野。羔羊:啊,妈妈,亲爱的妈妈,你的腋下为何殷红一片?母羊:啊,孩子,你快跑吧!那是红色的草籽沾在上面。羔羊:啊,妈妈,亲爱的妈妈,你的毛儿为何变得这样粗糙?母羊:啊,孩子,你快逃吧!妈妈就要长眠在这半山腰……’此歌有多种变体,曲调各不相同,但故事情节大体一致”[13]。蒙古族民歌《三百六十只黄羊》(谱略)是一单曲结构,全曲由9小节组成,是以3/4节拍记谱,旋律较舒缓忧伤,系宫调式乐曲。而二人台牌子曲《三百六十只黄羊》(谱略)亦系宫调式,全曲由24小节组成,已发展成含有【慢板】【二流水板】【捏字板】三种板式的曲牌。【慢板】(4/4节拍)旋律,深沉舒缓,较悲凉凄婉。【二流水板】(2/4节拍)旋律以叙事见长,特别是乐曲的展开部分有紧缩之感,好像在问答。【捏字板】则速度较快,有板无眼(1/4节拍),旋律铿锵悦耳。此曲牌还经常被用在二人台小戏中,作为间奏音乐来烘托音乐气氛。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研究所一级艺术评论家
[2]《辞海?文学分册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二版,第272——277页。 [3]《辞海?文学分册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二版,第21——22页。 [4][11][12]黄翔鹏:《二人台音乐中埋藏着的珍宝》,原载《中国音乐学》第三期,1997年。 [5][6]《辞海?艺术分册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,第22——23页、276页。 [7][9]《辞海?文学分册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2版,第270页。 [8] 唐圭璋编:《全宋词》(第一卷),中华书局1965年版,第13页。 [10][14]《中国民间艺术大词典》,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年版,第35、173页。 [13]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?东北内蒙古地区卷》, 民族出版社 1997年版,第339页。 [15]曲牌参见由云南音乐舞蹈家协会、云南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于20世纪50年代编印的内部油印资料:《云南扬琴音乐选》(下册),第207页。 |
|